简体 繁体

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

    

          达氏鲟                           圆口铜鱼

               

         中华鲟                          长鳍吻鮈

 

  主要围绕长江珍稀、特有和濒危水生动物开展物种保护技术研究,研究致危机理、种群动态监测、栖息地保护和修复、小种群生物学和物种复壮技术;围绕长江特有鱼类及经济鱼类开展驯化繁育技术研究,为长江水生生态系统保护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有两个研究方向:

  (1)濒危水生动物保护:主要围绕长江流域中华鲟、白鲟、长江鲟、胭脂鱼、秦岭细鳞鲑、川陕哲罗鲑、大鲵等濒危水生动物,从生态系统、种群、物种个体和分子层面开展系统保护生物学研究,揭示濒危水生动物致危机理,构建濒危水生动物保护技术体系。主持农业财政重大专项“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农业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濒危水生动物种群评价”、973项目“中华鲟性腺发育关键营养物质体内转化的生理基础”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项;承担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长江办)武汉渔政基地的管理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撑;获得了中华鲟、达氏鲟的规模化全人工繁殖的成功;布局了中华鲟“陆-海-陆”接力保种中心规划。该学科组完成的“中华鲟物种保护技术研究”获得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欢迎进入:濒危水生动物保护学科组

  (2)鱼类生物学与保护工程:以长江珍稀、特有和经济鱼类为对象,开展鱼类生态学、繁殖生物学、人工养殖及保护工程技术的研究。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任务,研究团队入选第一批“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向家坝、赤水河等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提供技术服务。先后实现了中华鲟、胭脂鱼、大鳍鳠、鲈鲤、圆口铜鱼、长鳍吻鮈以及多种裂腹鱼的人工驯养繁育成功和部分种类苗种、成鱼的集约化生产,为这些鱼种的自然资源增殖保护与可控制合理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学科带头人:杜浩研究员、杨德国研究员

  主要骨干:张辉研究员、朱永久副研究员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验收                  初孵中华鲟幼苗

 

圆口铜鱼人工繁殖                      野外调查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