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科研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进展 > 正文

长江所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淡水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通过验收

作者:来源: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4-03-24 00:00字体大小:【】【】【

  2014年3月20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主持承担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淡水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903048)在武汉通过了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组织的验收。8家项目承担单位的分管领导、专题负责人及相关项目骨干等40余人与会,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段武德主任主持会议。

  验收工作分为业务验收和财务验收。业务验收专家组由上海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石首市老河四大家鱼原种场、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湖北省水产局、湖北省监利县水产局等单位专家组成,上海海洋大学李家乐教授担任业务验收专家组组长;财务验收专家组由农业部财会中心、华中科技大学财务处、武汉理工大学财务处的专家组成,农业部财会中心李超主任担任财务验收专家组组长。

  项目首席专家陈大庆研究员对项目整体完成情况进行了介绍,8个课题承担人分别对承担课题进行了汇报。在听取汇报,审阅有关资料,经过质疑和充分讨论后,业务验收专家组和财务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已超额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和研究任务,并且项目经费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会计核算较为规范,财务信息准确,一致同意通过业务验收和财务验收。

  “淡水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项目在长江、珠江和黑龙江流域全面开展了青鱼、草鱼、鲢、鳙等重要经济鱼类,中华鲟、达氏鲟、胭脂鱼等珍稀濒危鱼类和中华绒螯蟹共18种水生生物的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估工作。运用超声波遥测、科学回声仪探测、分子生物学及地理信息学等技术,建立了增殖放流苗种繁育和质量评价技术体系,解决了放流苗种科学繁育及品质检验等渔业管理难题;研发了主要经济鱼类、珍稀濒危鱼类和甲壳类的规模化标志技术,筛选了标志留存率高、死亡率低和识别度高的标志技术,为大规模标志放流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评估了放流种类的增殖放流效果及资源增殖放流对水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为科学评价水生生物的增殖放流及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建立了增殖放流数据管理平台,发布了重要经济鱼类二维实物影像,完成了放流物种3D建模,实现了放流物种数字化模型及相关信息的共享和科学管理。该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相关管理部门制定淡水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及生态修复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会议场景

陈大庆研究员作汇报

(来源:科技处郑蓓蓓、办公室)

 

 

上一篇:长江所承担的“水生生态环境监测(2011-2013年度)”项目通过验收 下一篇:长江所编制的《宜昌市伍家岗长江大桥项目对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省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报...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