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自然繁殖的非生物环境(张辉,2009)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 1835 )是一种大型溯河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珠江及东亚大陆架水域。1981年葛洲坝水利工程截流阻断了其洞游通道,原来分布在金沙江下游和长江上游的所有产卵场都无法被中华鲟所利用。虽然后来证实中华鲟能够在葛洲坝坝下完成自然繁殖活动,但产卵位置却仅局限在葛洲坝坝下至古老背长约30 km的江段,并且每年都有自然繁殖活动发生的区域仅限于葛洲坝至庙咀长约4 km的江段。与此同时,由于原有产卵场的丧失、环境退化、航运和历史上的过度捕杀等诸多因素,中华鲟野生种群资源量也不断下降。1989年中华鲟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9%年又被列为IUCN红色目录濒危物种。中华鲟性成熟晚,繁殖间隔长,资源被破坏以后自然恢复缓慢。虽然中华鲟繁殖群体数量稀少,但目前的研究却表明自然繁殖仍然是中华鲟幼鱼补充群体的主要来源,人工繁殖放流数量虽然具有一定规模,但贡献量仍不足10% 。

附件下载:/Upfile/2015/7/23/201507233358122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