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科研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研进展 > 正文

长江所通过人工调控 再次实现达氏鲟自发产卵繁殖

作者:来源: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7-07-05 00:00字体大小:【】【】【

  近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学科组通过人工调控,再次通过环境诱导人工养殖的达氏鲟自发产卵,成功获得了自然交配繁育的后代。

  达氏鲟目前处于极度濒危状态(IUCN CR级),野生种群难觅踪迹。人工资源保存和通过人工群体建设恢复自然种群是其物种保护的必要出路。但长期的圈养可能导致达氏鲟自然繁殖本能的丧失,最终导致资源修复目标的失败。

  为维持达氏鲟的生物本能,评估达氏鲟自发繁殖的可能性,长江所开展了系列保护养殖学研究。2016年首次实现了达氏鲟在人工模拟环境中的自然繁殖。2017年,受公益性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人工模拟产卵环境中达氏鲟自然繁殖行为生态学研究”支持,长江所科研人员再次开展相关实验,最终取得2组实验成功。其中,至少2尾达氏鲟在实验中自然产卵;一组产卵量1万多粒,受精率40%,孵出幼苗40余尾;另一组产卵量5万多粒,受精率25.6%,孵出幼苗100余尾。

  此次试验的成功,表明合适的人工环境调控能够诱发达氏鲟自然产卵;同时也对达氏鲟人工群体建设和资源养护有重要意义,为丰富和发展珍稀濒危水生动物保护养殖理论提供了参考。目前长江所正在开展系列深入研究,以期为达氏鲟自然种群重建和恢复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达氏鲟仿生态繁殖池

自发交配产卵获得的达氏鲟受精卵

自发产卵获取的达氏鲟仔鱼

自发产卵获取的达氏鲟仔鱼

(来源:生物室 杜浩)

上一篇:长江所“黄颡鱼和鲤鱼种质资源的遗传评价与利用”成果通过评价 下一篇:长江所完成的“长江中上游渔业资源监测技术建立与应用”成果通过评价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