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在鉴别野生与养殖鳙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基于 UHPLC-MS/MS 品质甄别技术揭示关键生物标志物,为鱼类鉴别溯源提供了科学策略,相关成果在中科院一区 Top 期刊《Food Chemistry》(IF2024=9.8)发表。

该研究针对长江流域广布种鳙,采集了涵盖4处典型天然水域和3处代表性养殖场所的群体及水体样本,利用UHPLC-MS/MS构建野生/养殖鳙代谢指纹图谱,挖掘到20余个高精度品质鉴别标志物(如亚麻酸、丁烯酰肉碱、脯氨酸等),初步鉴定到8个潜在地理溯源生物标志物和9个生态模型特异标志物,探索了37项特征标志物与水质指标间相关性,初步解析了野生与养殖鳙特征品质形成的机理,为真假野生鳙鉴别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针对如何准确甄别野生和养殖水产品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公众提供辨别依据、为禁渔后精准打击非法捕捞渔获物提供技术支撑,长江所领衔开展了长江流域系统采样、多类别指标测试分析、品质指纹鉴别模型构建及验证的全链条攻关,创制了长江流域野生与养殖鱼类品质指纹鉴别技术,并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1项,标志着我国野生与养殖鱼类品质指纹鉴别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