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搜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安全用药 >> 正文
 
鱼病常用药物及药理介绍

---来源于:中国农业网
      一、用药的基本知识
  (一)药物剂量
  药物剂量是指防治鱼病时药物的用量。不同的剂量不仅可以产生药物作用强度的变化,而且还能产生不同的效果。一种良好的药物有较大的安全范围。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应根据鱼的种类、年龄、健康状况、环境条件而灵活掌握。
  1.药物剂量的有关概念
  最小有效剂量能产生治疗作用的最小剂量。
  最大耐受量机体能忍受而不显中毒症状的最大剂量。
  药物的安全范围介于最小有效剂量与最大耐受量之间的范围。在安全范围内剂量增加,药效也增强。
  2.药物剂量的计算
  鱼病防治上用药剂量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内用药按鱼的体重计算,外用药按水体的体积计算。
  (1)内用药按鱼的体积计算,以每100公斤鱼用多少克药。
  (2)外用药按水体的体积计算,以每立方米水体用多少克药。
  (二)施药方法
  根据药物的特点、鱼类的生理和病理状况,以及自身设施、设备有利条件,选择不同的给药方法,便于操作并达到最佳效果。
  1.药浴法将鱼集中较小的容器内,用较高浓度的药液进行强迫性短时间药浴,杀灭鱼体的病原体。此法具有用药量少,不影响池中浮游生物生长的优点。一般适用于鱼转池及运输前后的预防消毒及亲鱼疾病的防治,但应注意在用药过程中缺氧、药浴时间的掌握。
  2.泼洒发在全池泼洒药液,使池中药物达到一定浓度,杀灭鱼体及水体中的病员体。此法在外用药中杀灭病原体较彻底,但用药需要准确计算池水体积。并最好要有水源交换,发生以外可随时加注新水。主要用于各种鱼病的预防和治疗。
  3.涂抹法在鱼体表患病处涂抹浓度较高的药液以杀灭病原体。次法用药量少、方便安全、副作用小,但涂抹时鱼头应向上,以防药液流入鱼鳃、鱼眼而产生危险。一般适用于亲鱼、名贵品种受伤后的治疗。
  4.口服法将药物或疫苗同病鱼喜吃的饵料一起拌以粘合剂,制成鱼适口的药饵投喂,可杀灭鱼体内病原体及增强抗病的预防和治疗,当病情十分严重、患病鱼类已停止摄食时则无效。
  5.注射法注射法较口服法进入鱼体的药量准确且吸收快、疗效好,但操作太麻烦。此法主要用于亲鱼催产及注免疫疫苗。
  6.挂袋法将所用药物装于布袋或塑料袋内并用针刺些小孔,用绳索固定于水体内,此法用药量少,药效持久,多用于网箱饲养。5-10天换一次。
  (三)施药的注意事项
  1.正确诊断,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疾病使用不同的药物,出现并发症时,应针对比较严重的一种病使用药物,待该病好转后,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未经确诊不能随意用药。否则会延误病情,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导致疾病严重发展或产生药害,造成巨大的损失。
  2.了解药物性能,掌握使用方法。养殖者应了解常用药物的理化特性,避免药物失效或造成中毒事故。如漂白粉在空气中易潮解而失去有效氯;高锰酸钾避免光线直射;硫酸铜的药效与池水温度、有机物含量、酸碱度有关;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等不能与生石灰及碱性药物混用。使用浮石的池塘,不应在短期内(1-2天)使用其它药物;在使用药物时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对池水较肥、环境卫生差的鱼池,在原有用药剂量基础上可适当增加用药量,对水深而面积小的鱼池,在施药时操作要慢。投喂药饵前,应将鱼断食3-4小时后,在喂药饵,这样效果更好。全池泼洒时应注意:(1)雨天、鱼浮头时不使用;(2)泼洒均匀,不易溶解的药物应使其充分溶解后再用;(3)泼洒后当日不能投食以免鱼中毒;(4)一般在下午2-3时泼洒,效果较佳;(5)泼洒时应从上风处开始逐渐向下风处泼;(6)泼药后,宜隔1-2天再动网。
  3.了解养殖环境,准确施放药量。疾病的防治与池塘、网箱、水体的理化因子(PH值、硬度、水温)、生物因子(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数量、密度)有关,用药量是否准确是决定疗效的关键。药量不足,不能治愈鱼病;药量过多,会造成水生动物的中毒死亡事故。因此,应准确施放药量,内用药按鱼体重量计算,外用药按水体的体积计算。一般讲在安全范围内,剂量增加,作用增加。
  4.注意不同养殖种类年龄和生长阶段的差异性。水产动物大都是引进或是野生种类,不同品种的鱼类,对药物的耐受性有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品种,在不同年龄和生长阶段,对药的敏感程度也有差异,如鲈鱼、真鲷、淡水白鲳、鳜鱼等比鲤鲫鱼和 四大家鱼 对敌百虫敏感,虾蟹类幼体比成体对孔雀石绿敏感。
  5.认真观察群体动态,总结防治效果。施药后24小时内,要严密注视水产动物群体动态,若发现不正常情况,应迅速加注新水。24小时内无异常情况,则应做好记录,4-6天内死亡减少或停止死鱼,说明疗效好。若4-6天内死鱼量增大,说明无疗效,应进一步确诊。更换药物或加大剂量。
  二、常用药物的作用机理及用途
  1、漂白粉
  (1)性状灰白色颗粒性粉末,有氯臭。
  (2)作用与用途属消毒剂、水质净化剂。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疾病,漂白粉中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钙,遇水产生具有杀菌力的次氯酸和次氯酸离子。次氯酸又可放出活性氯和初生态氧,从而对细菌原浆蛋白产生氯化和氧化防御反应,发挥其杀菌作用。药效强大而迅速,但维持时间不久。能杀灭细菌、芽胞及病毒。由于含大量氢氧化钙,定期适量遍洒,可调节池水的PH值,改良水质。
  (3)用法与用量清塘(带水):用20g/立方米水体全池遍洒;防治:用1g/立方米-1.5g/立方米水体遍洒,防治水产动物细菌性烂鳃病、白皮病、赤皮病、打印病、疖疮病。在网箱中养殖中,每隔7-15天用2-3g/立方米水体全体遍洒一次,防细菌性疾病。
  2、三氯异氰尿酸(TCCA、强氯精、鱼安)
  (1)性状白色粉末,微氯臭,容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有效含氯量在80%以上。溶解度1.2-2.0%(25℃)
  (2)作用与用途属杀毒消毒剂。遇水可分解为次氯酸和异氰尿酸。溶液呈酸性。杀菌谱广,对细菌的繁殖体、芽孢、病毒、真菌孢子等均有强杀灭作用,并有杀藻、除臭、净化水质的作用(杀菌力为漂白粉的100倍左右)。
  (3)用法与用量池塘(带水):用5-10g/立方米水体遍洒;预防:15-20天用0.1-0.5g/立方米水体全体遍洒一次;0.5-0.7g/立方米水体,每天一次,连用3天。对草鱼等烂鳃病、赤皮病、白头白嘴病、鳗爱德华氏病及鳖嗜水气单胞菌败血症、对虾黑斑病等均有明显防治效果。
  3、生石灰-(氯化钙)
  (1)性状灰白色,块状。在空气易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逐渐变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和碳酸钙,而降低药效。
  (2)作用与用途清塘消毒剂,在水中氧化,放出热,生成氢氧化钙。主要用途:一是碱基游离,可综合淤泥中的有机酸,改变酸性环境;二是能快速溶解细胞蛋白质膜,杀灭水中病原体;三是提高池水的碱度和硬度,提高水体的缓冲能力;四是钙离子浓度增加,PH值提高,水质改善。
  (3)用法与用量清塘:干塘留水6-10cm,用生石灰75-112.5g/立方米,带水清塘用生石灰75-400g/立方米。鱼病防治:每月1-2次,用15-20g/立方米水体全池遍洒。治疗:30-40g/立方米水体全池遍洒,对白头白嘴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及鲢、鳙、鲤、鲫等细菌性败血症有一定疗效。
  4、氯化钙(食盐)
  (1)性状无色、透明的立方形结晶,或白色结晶粉末状,无臭、味咸,易溶于水。
  (2)作用与用途属消毒剂、杀菌剂和杀虫剂。其水溶液可作高渗剂,通过药浴法改变病原体的渗透压,使细胞内外液体发生平衡失调而死亡或固着处脱落。主要用于防治细菌、真菌或寄生虫疾病。
  (3)用法与用量防治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赤皮病、竖鳞病、真菌病等用2-3%浸浴;防治鳗鱼烂鳃病、烂尾病、体表溃疡病、水霉病用0.5-0.7%全池遍洒;防治罗非鱼水霉病、红头病及烂鳃病用3%-5%全池遍洒;防治龟鳖白斑病、溃疡病用3%-5%浸浴2-10分钟,每天1次,连续1周。
  5、高锰酸钾
  (1)性状紫黑色、细长的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金属光泽,无臭、溶于水。
  (2)作用与用途属强氧化剂。其水溶液与有机物接触,能释放出新生态氧,使有机物氧化,是酶蛋白与原浆蛋白中的活性基因氧化变为二硫链而失去活性,从而呈杀菌作用。其作用非常迅速,但不持久。随着紫红色消退药效消失。主要用语消毒、防腐、防治细菌性和真菌性疾病。对原虫类、单殖吸虫类等寄生虫有杀灭作用。因其强养活作用可是生物碱、巴比妥类、氯丙嗪、磷、氰化物被破化而失去毒性。在水中还有出除臭和解毒作用。经常使用可改善水质,提高氧量。
  (3)用法与用量防治鱼类细菌性病,池塘5-8g/立方米水体全池遍洒;网箱养鱼20-30g/立方米水体全池遍洒。防治沟鲶肠道败血症用2-3g/立方米水体全池遍洒;鲑鳟鱼类苗种运输中,用20-50g/立方米水体处理10-15分钟,可防治柱状粒球粘菌引起的烂鳃病和白皮病;治疗蛙状霉病,用10-20g/立方米水体浸浴2-3小时;防治鳖肤霉并15g/立方米水体浸浴20分钟。
日期:2009-12-08 阅读:
新闻动态
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病室成员赴河南师范大
长江所鱼病室在安徽蚌埠开展中华鳖病害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病毒病防控
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蔡文龙博士后访
长江所鱼病室“鲫鱼养殖场疫病传入途径
疫病信息
养殖鲫鱼出血病
天津2011年5月份水产病害预测预报
河北省2011年5月份水产病害预测预报
如 何 尽 早 发 现 鱼 病
几种突发性大批量死鱼现象的判断
防控技术
·  草鱼出血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  大鲵人工养殖技术及日常疾病的防治
·  七月气温逐渐升高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  淡水鱼镰刀菌病的防治
·  泥鳅养殖如何预防疾病
邮箱入口

Copyright © 2009-2010  农业部长江流域水生动物疫病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病害研究室版权所有
备案号:黑ICP备09058839号Forex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