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特殊之年书写水产大省的特殊答卷

作者:来源:湖北农业信息网 发布日期:2021-01-07 16:54字体大小:【】【】【

12月22日,天气晴好,枝江市渔丫头合作社负责人易爱武习惯性来到自家鱼塘,“2020年的稳收来得可真不容易。”

  省农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黄国雄也感同身受:2020是特殊的一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禁捕退捕重要指示精神,合理利用长江资源,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省农业发展中心创新推出荆楚水产采购网、渔业科技超市(云上渔),开展了长江6条野生鱼人工繁育驯化、“虾稻憨”“七钱虾”生产技术研究攻关行动等系列工作。经过一年的奋斗,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湖北牢牢稳住了淡水水产第一大省的地位。

  多方借力  让湖北鱼虾卖得更好

  湖北是水产大省,水产品产量连续24年居全国第一。

  2020年春节前是水产品交易的高峰,一场突发的新冠疫情,各地实施严格的交通管控措施,封城封路导致水产品滞销,2月份全省水产品存塘量达50多万吨。以河蟹为例,不少养殖户有春节后销售河蟹的习惯,疫情发生后全省有近万吨河蟹压塘,大批河蟹没有卖出去。

  3月14日,省农业发展中心成立专班,分省内和省外两个市场,帮助全省渔民和养殖户卖鱼、卖螃蟹、卖小龙虾。组织水产养殖基地、加工企业与“盒马鲜生”“农门镖局”“垄上联社”“荆楚味道商城”等大型电商对接,组织荆州、潜江等地小龙虾团购进入武汉市民小区,帮助解决疫情期间卖鱼难的实际困难。

  3月28日,省政府研究出台小龙虾收储贷款优惠担保和一次性财政贴息政策,扶持省内收储规模300吨以上的小龙虾加工企业,补贴收储湖北小龙虾养殖户积存的小龙虾。

  4月9日,武汉开城第二天,上海江阳水产批发市场、广州黄沙水产批发市场、成都水产批发市场和南京众彩水产批发市场的电子显示牌上,不约而同地打出“欢迎湖北鱼”。这背后是多位水产人艰辛的付出。

  4月23日,省农业发展中心联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成功举办“湖北鱼鲜天下——湖北水产品直销云购会”,共签约销售水产品814万斤,价值7494万元。在活动的带动下,共销售水产品1187万斤,总额1.13亿元。

  全省各级农业、水产部门搭建信息互通桥梁,建立一批微信群实现产销直接对接,主动联系电商平台协调货源,协助办理鲜活运输车辆运输证明,对接各大企事业单位食堂和各大小区团购团。通过产销对接服务,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湖北省水产品存塘压力,打破了外销困局,全省鲜鱼销量由最初每天200吨提高到后来的每天1万吨。

  为了鼓励市民吃鱼,湖北各级农业水产部门新招迭出:武汉市农业局举办鲜鱼烹饪大赛参赛火爆,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制作剖鱼视频朋友圈流行,荆州透明交电商平台建立剖鱼分包平台,第一时间将剖好的鱼送到居民小区,潜江虾皇在汉推出烧好的小龙虾直送你家活动。

  压塘的水产品逐渐销售出去,渔民们又投入新一轮生产。

  抗洪防病  把渔民损失降到最低

  疫情稍缓后,大自然的考验并没有结束。

  超长的梅雨期带来连续降雨,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降雨量甚至超过1998年和2016年。

  面对严重灾情,省农业发展中心第一时间组织开展渔业“抗灾复产在一线”行动。线上,“湖北省渔业科技超市”充分发挥手机软件和新媒体传播效能,迅速推出《池塘养殖灾后复产要点》《“虾稻共作”灾后复产技术》等技术措施,96万人在线学习。线下,省农业发展中心组织5个技术服务小分队,深入受灾最为严重的黄冈、黄石、荆州等地池边塘头,进行面对面指导。全省1500多名渔业技术专家深入一线,累计组织30多万人次参与抗灾救灾,救助重灾困难渔民4158户,联系省外苗种调入,指导渔民科学补投各类水产苗种1万多吨。省政府紧急研究拨付渔业救灾资金1500万元,有效推动渔业灾后复产。

  洪湖市螺山镇阳财湖村由于靠近湖北第一大湖泊洪湖,地势较低,村里人世世代代“靠水吃水”,全村160多户,基本都是渔民家庭,每年每户至少能有七八万元的纯收入。

  然而,2020年6月份以来,湖北普降暴雨。村里的几千亩鱼塘眼看就要被淹了。当地水产部门和水产专家及时赶来,帮助渔民在鱼塘周边加高围网,加固田梗,保证了鱼虾无法外逃。

  不仅在洪湖,在汉川、蔡甸、荆州、监利等地都能看到当地的水产部门专家和工作人员帮助渔民减灾抗灾的身影:检查维护池塘进排水口;疏浚渠道;加固池埂;检修渔机、水泵及用电线路;调配消毒剂、调水剂……

  5月,针对湖北省部分地区黄颡鱼暴发性病害,省农业发展中心紧急组织专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明确了病害原因,迅速推出《黄颡鱼暴发性病害防治方案》,成立2个专家组,多批次赴潜江、枝江、沙市、公安、东西湖、应城等重点发病地区,实地指导病害防控,并在抖音、授渔等多个平台开展“黄颡鱼暴发性疾病防治技术”线上培训,仅5月10日组织的一次直播培训就吸引了5100多名渔民在线学习。通过系列防控措施的落实,黄颡鱼暴发性病害得到有效控制,渔民损失降到最低。

  “我们战胜了疫情,又战胜了洪水,稳住了全年生产。”武汉市东西湖区渔民李允说。

  创新服务  信息技术助推产业复苏

  “最近温度高了,黄颡鱼应该怎么管理?”“疫情后,想养一些抗病耐运输的品种,未来哪些鱼行情好?”

  5月12日,武汉解封1个月零4天,省农业发展中心举办“湖北省渔业科技超市走进荆州沙市区”活动,由“鱼院士”桂建芳领衔数十位水产专家,来到鱼塘边,现场一对一解答渔民养殖难题,送上水产养殖技术资料。

  由省农业发展中心推出的“湖北省渔业科技超市(云上渔)”,打造了覆盖渔业全产业链的科技云服务新体系。通过专业平台、专家团队、线上线下的联动服务,直接高效服务水产从业者、企业和广大渔民,人们拿起手机即可学技术、解难题,开启了渔业科技云服务新模式。上线以来,共举办在线技术培训13次、在线学习467.5万人次;建立了一套水产养殖常见问题数据库;创新开展了“农民教农民”技术服务方式。

  “湖北省渔业科技超市”成功走进荆州市沙市区后,又相继走进汉川市、枝江市,与渔民面对面输送养殖技术,现场答疑,现场培训。各项技术服务工作得到渔民和基层水产部门的广泛好评和点赞。

  省农业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郑国蓉介绍:中心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在切实抓好传统线下科技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开展线上科技服务。2020年2月以来,中心在抖音、垄上频道、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云上课堂”,目前已组织畜牧、水产、农机三行业专家63人,录制线上课堂专题讲座146个,涵盖畜禽水产养殖、疫病防控、资源化利用、农机维修与安全生产等农业生产的各个重点环节。云上课堂既有专家讲座,又有现场演示,还有动画模拟,应农时、接地气、解难题,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累计点击播放量已达1330.7万次。

  提档升级  由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

  变大养虾为养大虾——实施“七钱虾工程”力争每亩增收千元。

  “小龙虾养殖行业群雄纷争,核心竞争力是养大虾。”在年底的全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专题培训班上,黄国雄表示,明年湖北省水产业要重点抓“七钱虾工程”和“稻——虾——土憨巴”综合种养模式推广,推进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力争每亩增收1000元。

  近年来,湖北省小龙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因养殖密度过大、投喂不科学等多种原因,导致小虾多,大虾少,小虾价格不断下滑,大虾价格不降反增。明年,湖北省将不再扩大小龙虾养殖规模,大力开展七钱虾养殖技术攻关和推广,引导农民减小养殖密度、科学投喂,多养七钱以上的大虾。

  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二级巡视员张汉中介绍,目前,全省已组建专家团队,在4个县市开展“七钱虾工程”养殖技术攻关,实施小龙虾育养分开,年底将养殖区残留的虾苗清除,次年春待育苗区虾苗养殖到一定规格后,将规格一致、数量合理的虾苗投放到养殖区,控制虾苗投放密度,科学精准投喂,以提高大规格小龙虾产出比例。“我们将边试验边推广,争取2022年底前形成一套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在全省大范围推广。”

  省农业发展中心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大力开展‘稻——虾——土憨巴’综合种养技术攻关。“土憨巴”学名叫“中华沙塘鳢”,目前,湖北省驯化长江野生鱼中华沙塘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虾——稻——土憨巴”共作的综合种养新模式,一田三收,每亩收入将比单纯虾稻共作高出1000多元。

  “明年,省农业发展中心将在全省选择10个县市进行试验,试验面积达到1000亩。这种模式是先养小龙虾,然后投放‘土憨巴’苗种,再接着种水稻,在春节前收获‘土憨巴’商品鱼,这叫一季虾、一季稻、一季‘土憨巴’。”黄国雄表示。

  科学利用  抓好长江野生鱼类繁育驯化

  长江禁捕后如何抓好长江渔业资源科学利用?人们吃江鲜的消费需求怎么解决?湖北是全国淡水养殖第一大省,但大宗淡水鱼价格偏低,制约了湖北省由水产大省向水产强省跨越,怎么破解?

  从6条鱼开始。

  禁捕工作开展以来,湖北省除做好渔民渔船上岸、严厉打击非法捕捞等工作,省农业发展中心组织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所、华农水产学院、省水科所、武汉市农科院等多家科研机构组建联合攻关团队,首批研究“土憨巴”(学名中华沙塘鳢)、“石扁头”(学名大鳍鳠)、“金鳅”(学名铜鱼)、“刀鱼”(学名长江刀鲚)、“草鳊”(学名长春鳊)、“江团”(学名长吻鮠)等6种长江野生鱼类的人工繁育驯化技术,并制定了《长江野生鱼类繁育驯化科技攻关实施方案》,对目标任务措施进行了细化安排。

  长江野生鱼类的繁育驯化工作,将更好地推动长江十年禁渔和长江大保护等重大国策的落地。未来三年,省农业发展中心将对照《方案》,全力推进4个长江野生鱼繁育基地、4个养殖驯化基地和3个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形成6个长江鱼品种的规模化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成鱼规模化养殖技术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技术。在带动长江野生鱼人工养殖技术推广和产品开发的同时,助力渔民增收和湖北渔业高质量发展。

  长江禁捕后,退捕渔民如何转产转业?怎样发展水产养殖增收致富?2020年以来,为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禁捕退捕决策部署,积极配合做好退捕渔民转产转业工作,省农业发展中心已在鄂州市、监利市、洪湖市等地,举办了8期退捕渔民转产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和2期护渔员培训班,累计培训退捕渔民1500余人,渔民满意率100%。

  编写了《长江流域退捕渔民转产水产养殖技术培训教材》,发放到退捕渔民手中,该书作为退捕渔民发展水产养殖的入门教材,详细介绍了水产养殖的基础知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地展示了适合湖北省的17个主要水产品种养殖新技术和新模式。

  通过大力开展长江退捕渔民转产转业培训,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致富。

  绿色发展  养殖大省转向水产强省

  12月14日至15日,由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举办的全省绿色渔业发展培训班在武汉举行。

  本次培训紧扣“绿色渔业发展”主题,邀请了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水生所、水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的专家们就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零排放”圈养生态高效技术、养殖尾水治理、渔业病害防治技术、大水面生态养殖技术等内容进行授课。

  湖北省有水域总面积2500万亩,宜养水面1300万亩左右。中国人的餐桌上,每7条淡水鱼就有一条来自湖北,出口到欧美的小龙虾,每3只就有一只来自湖北。面对着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环保责任追究力度越来越大,渔业绿色发展势在必行。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顾泽茂说:“希望通过我的授课告诉养殖户,如何把虾的规格养大,减少病害的发生,增加整体收入,让大家形成健康养殖的模式。”

  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推广先进适用的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并决定从2020年起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

  黄国雄说:湖北是水产养殖大省,要向水产强省转变,必须迈向绿色发展。“让广大水产基层工作者、水产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熟练掌握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零排放生态养殖技术、尾水处理技术,争取达到学以致用,为全省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作贡献。”


上一篇:“专家共话大保护”-危起伟:生命长江未来可期 下一篇:迈好第一步 见到新气象 唐仁健谈2021年 “三农” 工作热点话题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