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长江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发现未来气候变化或将使大鲵适宜栖息地缩减过半

作者:沈丽来源: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研究室 发布日期:2020-04-23 15:36字体大小:【】【】【

  中外科研人员合作利用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预测大鲵未来栖息地变化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结果显示未来气候变化或将使大鲵适宜栖息地缩减过半。近日,该研究成果以封面论文《Future climate change will severely reduce habitat suitability of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Andrias davidianus》的形式发表于国际淡水生物学顶级期刊《Freshwater Biology》。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危起伟研究员与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梁志强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日本东京海洋大学张志新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中、日、意、葡等多国科研人员参与了该研究工作。
  大鲵俗称娃娃鱼,为我国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中。《Nature》曾发文警告全球气候变暖将造成生物多样性断崖式下降。同样,气候变化对水生生态系统也会产生多重威胁,包括物种栖息地改变、生物多样性丧失、种间关系改变等。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大鲵适宜栖息地的影响程度,是制定针对性保护措施、更好地保护大鲵适宜栖息地的重要基础。在研究气候变化对物种栖息地适宜性影响方面,物种分布模型是一种有效且广泛应用的方法。
  基于2012~2018年野外调查发现的野生大鲵位点信息,研究团队为大鲵物种构建了物种分布模型,预测了当前及未来(2050年与2070年)气候条件下大鲵适宜栖息地状况。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显示坡度、最暖月最高气温、最干燥月份降雨量是影响大鲵分布的关键因素。同时,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气候变化或将使大鲵适宜栖息地范围缩减过半,且栖息地分布呈现出往高纬度、高海拔迁移的趋势。研究团队建议未来大鲵管理策略的制定应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可以在未来新出现的适宜栖息地上建立新的保护区。
  该研究得到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86)与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NK2007)经费资助。论文链接为https://doi.org/10.1111/fwb.13483


图1 论文研究范围

图2 当前大鲵适宜栖息区域
红色区域表示适宜栖息地; 灰色区域表示不适宜分布区域; 符号×表示野生大鲵发现位点


图3 基于多个气候变化条件采用物种分布模型预测的大鲵适宜栖息地范围
(a) RCP 2.6情景下2050年的分布变化; (b) RCP 8.5情景下2050年的分布变化; (c) RCP 2.6情景下2070年的分布变化; (d) RCP 8.5情景下2070年的分布变化. 红色表示栖息地丧失; 蓝色表示栖息地稳定; 绿色表示栖息地增加; 灰色表示不适宜分布范围. 黄色箭头表示分布中心移动方向及距离

上一篇:长江所与仙桃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下一篇:长江所等单位在《Science》发表评述文章《共抓长江大保护第一步——长江十年禁渔》

打印本页